運用大數據技術審計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思路
為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重慶市于2018年先后印發了相關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小升規”工業企業培育獎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勵、中小企業貸款貼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績效獎補等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措施。2020年第二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重點檢查了2019年度“小升規”工業企業培育獎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勵、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微型企業成長獎勵等補貼資金管理、使用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由于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具有項目設置多、支持對象廣泛等特點,依靠傳統審計方法很難進行全面審查,只有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補貼對象的合規性進行審查核實,才能確保支持對象精準、政策落實到位。
本文以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支持對象篩選甄別為例,介紹大數據分析方法在政策跟蹤審計中的應用。
一、分析思路
一是根據“小升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微型企業補貼等補貼發放單位的實收資本情況、貸款總額情況、年產值情況、從業人數規模比對分析申報各項補貼的合理性。二是將補貼發放單位與其工商登記信息、稅收繳納數據、發改委執行人黑名單進行比對分析,重點關注補貼資金撥付對象的合規性。
二、數據采集
1.從市經濟信息委收集“小升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微型企業補貼等名單,所需字段:企業名稱、所在區縣等。
2.從市場監管部門收集內資企業工商登記數據,所需字段:企業名稱、注冊資本、所屬行業、成立時間、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納稅人識別號等。
3、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取2019年執行人動態黑名單,所需字段:企業名稱;從市人力社保局收集企業的社保繳納人數情況,所需字段:企業名稱、社保繳納人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4.從稅務部門收集稅收數據,所需字段:企業名稱、納稅人識別號、應稅收入等。
三、審查方法
1.根據政策點篩選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將從市經濟信息委收集的企業獎補名單,與從市場監管部門收集的企業工商登記數據、從市人力社保局收集企業的社保繳納人數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從稅務部門收集稅收繳稅數據、從市發展改革委獲取2019年執行人動態黑名單,上述數據分別以企業名稱、納稅人識別號進行關聯分析,篩選出社保繳納人數較少(小于10人,重點關注繳納人數為0的企業)、應稅收入遠小于申報條件的企業和補貼企業與黑名單重復作為疑點,根據核查結果反映政策落實效果。
2.根據篩查疑點延伸調查。根據以上數據關聯分析的疑點,下發各區縣審計小組進行現場核實,進一步對企業成立時間、申報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申報年度后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等進行核實,審查是否存在申報年度突擊增收來獲取 “專精特新”“小升規”等專項補助資金或貸款貼息等問題。
3.倒查主管部門審核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不符合條件企業的審查資料進行核實,追溯審批環節主管部門對企業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及信用狀況的審核把關是否存在履職不到位的情況。
四、審計成效
通過數據分析和比對,市級審計組在2020年第二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累計向各區縣審計組推送疑點數據1849條,其中:社保繳納疑點1061條、納稅收入疑點128條、黑名單疑點38條、重復領取補貼疑點10條、其他疑點610條。各區縣審計組通過延伸主管部門及相關企業進行核查,揭示了部分區縣主管部門審核把關不嚴,企業違規享受獎補資金等方面的問題,將偽造申報資料,騙取財政補助資金的企業移送相關部門進行查證,取得較好的審計成效。(政策執行一處劉成義)